古人臘祭場景
古代有年終獎嗎?有。古代年終獎最初和年底的臘祭有關(guān)。君王在舉行祭祀后,會把一些犧牲之類的祭品送給重臣們,但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年終獎。年終獎勵制度到東漢才確定下來,彼時還有個聽起來很霸氣的名字——“臘賜”,顧名思義自然是在臘月發(fā)放,且大多時候是在臘日當(dāng)天。
在古代,臘日是一個歷史悠久且備受重視的節(jié)日,但由于受歷法變更和陰陽五行影響,具體日期并不固定,也就是古人說的“臘有常月而無常日”。漢代明確了“臘,冬至后三戌,臘祭百神”,南朝一度將臘日固定為農(nóng)歷十二月初八,到唐代又出現(xiàn)“以大寒后辰日為臘”的說法。
《漢官儀》中載:“臘賜大將軍、三公各錢二十萬、牛肉二百斤、粳米二百斛;特進(jìn)、侯十五萬,卿十萬,校尉五萬,尚書三萬,侍中、將、大夫各二萬,千石、六百石各六千,虎賁、羽林郎二人共三千?!睎|漢不僅有臘賜,立春還有春賜:“立春之日,遣使者賜文官司徒、司空帛三十匹,九卿十五匹?!?/p>
唐至德二年(757年),唐肅宗命郭子儀與李光弼等率軍討伐叛軍,收復(fù)長安、洛陽兩京。亂世中登上皇位的唐肅宗準(zhǔn)備在臘日這天好好犒賞一下大臣,這里面包括千里迢迢回到長安的杜甫。臘日之夜,肅宗賜宴紫宸殿,君臣盡興歡飲,肅宗下令賞賜眾臣,這從杜甫所作《臘日》詩中可見一二:“臘日常年暖尚遙,今年臘日凍全消。侵陵雪色還萱草,漏泄春光有柳條??v酒欲謀良夜醉,還家初散紫宸朝??谥嫠庪S恩澤,翠管銀罌下九霄。”
所謂“口脂”,是用以防止寒冬口唇開裂的唇膏,《釋名》說“唇脂以丹作之,象唇赤也”?!懊嫠帯眲t用以潔面護(hù)膚,亦有滋潤皮膚、預(yù)防皴裂的效果。至于“翠管”和“銀罌”,是拿來盛放口脂面藥的器具。辛辛苦苦一年,皇上的賞賜就是包裝精美的“護(hù)膚大禮包”?其實,這在唐朝是一種習(xí)俗。據(jù)唐代小說家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載,“臘日賜北門學(xué)士口脂、臘脂,盛以碧鏤牙筩”,《太平御覽》曰,“臘日上澡豆及頭膏面脂口脂”,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,唇膏面霜幾乎是唐代年終獎標(biāo)配。
現(xiàn)代人肯定不理解,年終獎不發(fā)錢,像漢代那樣發(fā)點(diǎn)肉和米也行,為什么要發(fā)唇膏和面霜呢?這是因為臘日一般在歲尾,加上長安靠近西北,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,所以杜甫詩中開頭就說“臘日常年暖尚遙,今年臘日凍全消”。以珍貴的御寒護(hù)膚品作為年終禮物,也算是人性化考慮吧。
到了宋代,隨著臘節(jié)逐漸衰微,發(fā)年終獎的日子變成冬至。冬至對宋人的重要性不亞于現(xiàn)在的春節(jié),皇帝在這天要祭天賜宴,順便賞賜眾臣。北宋流行士大夫戴花,因此在宴會上,皇帝會賞賜官員鮮花、絹羅花等物。宰相、樞密使會得到大花十八朵、欒枝花八朵,其余官員按照品級遞減。
此外,北宋皇帝還會賜給官員各種食物。按照官員品級,宰相、親王、使相、樞密使會得到五只羊、兩石米、五石面、二斗米酒;知樞密院、宣徽使與宰相差不多,米減至一石;觀文殿大學(xué)士、學(xué)士、三司使、三師至大夫、管軍節(jié)度使會得到三只羊、一石米、三石面、二斗糯酒。其余官員按照等級,所獲食物依次遞減。(譚 萍)
(責(zé)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